采用“车牌识别+人脸识别”技术;司机根据语音提示进入“停车室”;接入太原市智慧停车云平台,实现车辆不停车出场……全省首个在建的最大现代立体停车场建设工程——学府智能停车楼及配套建筑特许经营项目,由山西建投建工集团投资、建设、运营,现正在加紧建设中。目前,正进行主体结构4层的钢柱、钢梁安装,预计11月底完工。建成后,可提供1204个停车位,实现智能化停车,有效缓解周边区域停车的压力。
8月18日,记者走进学府智能停车楼项目施工现场,实地探访该项目建设进展情况。
存取车辆整个过程不超过2分钟
秋雨绵绵,将整个学府智能停车楼项目建设工地笼罩在湿气中。施工现场位于太原市坞城路与学府街交叉口西北角,无数根钢柱、钢梁架起20米高的主体结构,已初现停车楼的规模。100多米高的塔吊正忙碌着,将钢柱缓缓吊起,放置到适当的位置。雨中,十多名工人正在清理泥泞的道路,方便雨停之后的施工。
“作为重点示范项目,学府智能停车楼项目区别于其他一般停车项目。停车楼采用了‘车牌识别+人脸识别’技术,能够自动向车主推荐最优停车位;司机可根据语音提示进入‘停车室’,智能搬运车完成后续停车。”太原智能科创项目管理公司技术总工牛旺春自豪地说,该项目建成后,将成为展示太原智慧城市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。
记者现场看到,学府智能停车楼项目地下3层基础施工已全部竣工,地上则用一根根钢柱、钢梁焊接而成,或高强度螺栓连接,形成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多层停车场。
停车楼正式投入运营后,市民泊车方便吗?
牛旺春介绍,司机停车时,根据语音+屏幕提示,将车辆停至进车室,检测系统一检测,确认车辆符合存车规格,车主即可离开,整个过程用时不超过1分钟。
停车场利用的水平输送设备,采用国内首创链式输送加搬运机器人搬运,大大节省时间。即停车场通过智能搬运器,将车辆转移到转接室,利用输送系统把车辆从转接室输送到升降机上,送达指定的存车层。之后,由输送系统把车辆输送到横移台车上,通过横移台车的平移运动,将车辆送到指定停车列,由智能小车将车辆搬运到指定停车位。
存取车辆时,市民通过人机界面发出指令,将原有的主动寻找停车位,变为“算法推荐”的最优停车位,车辆进入停车场,将通过三级诱导标牌、语音播报等载体引导车主前往目标车位区域。整个过程用时不超过2分钟,实现车主轻松存取车。
缴费支付时,结合智能管理系统,实现手机端缴费、寻车、续费等功能,在显著位置设置提前支付二维码和无感支付二维码,实现车辆不停车出场。临时用户可采用微信支付、支付宝、银联云闪付等电子支付渠道,固定用户刷卡则可,安全而便捷。
“项目建成后,还将接入太原市智慧停车云平台,实现大数据对接、车位预约存取、空车位查询、线上缴费、反向寻车等功能,提高城市运营效率。”牛旺春补充道。
建成后可有效缓解周边停车压力
“4月23日,学府智能停车楼项目首根桩基顺利开钻,该项目正式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。5月7日,实现桩基破千。”牛旺春说,作为全省最大的立体停车设施、省重点示范工程,此智能化立体停车楼地下3层、地上11层,局部13层,建成后可提供1204个停车位,有效缓解周边停车压力,对进一步优化城市公共服务、促进公共消费、推广智能化停车管理起到积极作用。
“8月1日,学府智能停车楼项目迎来关键节点,已顺利完成‘正负零’以下结构,该项目也正式进入主体结构工程攻坚阶段。项目主体结构工程共计38.75米,经过3个多月紧张的施工,目前,正在进行主体结构4层钢柱、钢梁安装。”牛旺春介绍。
据了解,学府智能停车楼项目采用BOT模式,创新运用了政府引导、社会资本参与、市场化运作的机制,实现了政府政策、社会资本和市场运作的有机结合,以及商业模式、组织模式、建造方式的深度融合。
牛旺春告诉记者,为保障市民出入时的精准导航,停车场设计了颜色鲜明的区域划分,使分区、车位编号、交通指示一目了然,市民无论处于车场哪个位置都可快速通往目的地。
未来,停车场的景观造型也会更加别致,该项目在空间布局、立面造型方面设计理念领先。立面造型方面,通过空间体块的穿插设计,在不同角度和时段表现出繁花似锦、气宇轩昂、步步高升、扬帆起航、巍峨雄壮等不同寓意。立面采用锯齿排列的单元式幕墙,设置水平和垂直遮阳,兼顾性能和美观。建筑景观方面,多层级的露台空间,可在不同高度提供户外交流场所,同时西侧利用高差设置层台式水景,呼应建筑立面错落形式。